搜 索

导航

上古到隋唐五代的山水画发展(上)

来源:
2018/11/11 18:15
浏览量:
【摘要】:
上古到隋唐五代的山水画发展(上) 最为直接的起源  尽管中国人在上古时代就开始了对风神雷神山神水神的崇拜,但是在刻画表现这些崇拜对象的时候,人们还是选择了心目中具象的神的形象。后来为了表现构图的丰富性和生动性,在这些神的背后开始出现了山水的背景,并且延伸到有时在人物画的背景之中也会出现类似背景。可以说作为山水作为形象背景的出现,是后来中国古代山水画最为直接的起源。新石器时代陶尊刻纹日月山图像完善成

上古到隋唐五代的山水画发展(上)

 

最为直接的起源

  尽管中国人在上古时代就开始了对风神雷神山神水神的崇拜,但是在刻画表现这些崇拜对象的时候,人们还是选择了心目中具象的神的形象。后来为了表现构图的丰富性和生动性,在这些神的背后开始出现了山水的背景,并且延伸到有时在人物画的背景之中也会出现类似背景。可以说作为山水作为形象背景的出现,是后来中国古代山水画最为直接的起源。

新石器时代陶尊刻纹日月山图像

完善成型的过程

  战国时期以楚国为先,诸国开始流行先王之庙及公卿祠堂,都会有天地山川画像砖,今天我们所能见到的汉代著名画像砖《采莲图》,则是一幅有着山水画基本内涵,具有独特审美价值的山水画作品。

 

  汉代画像砖

 

 

 

 

  处于成长期的山水画发展至魏晋时期,据史料记载的名画有东晋时期顾恺之的《庐山图》、戴逵的《吴中溪山邑居图》、戴勃的《九洲名山图》。这些被唐代绘画理论家张彦远称为“山水极妙”的作品,虽然真迹未能流传后世,但是从顾恺之最为著名的《洛神赋图》的背景中,不难看出张彦远言之有理。